N海都记者 杨清竹 通讯员 严利人 严峥 文/图
核心提示 “要牵手,要牵手拍!”镜头前的两位老人,有点不好意思,端正站着。当我们凝神准备按下快门给二老拍照时,子女们起了哄。
取景框外,厮守75年,时至暮年,不离不弃。这是属于他们的保鲜爱情。
故事的男主人公叫陈道甫,96岁,他的老伴杨翠燕,93岁。
75年前,他们在印尼拍下婚纱照,这也是他们的第一张合影。前后两次的站姿相差无几,男左女右,挽手相依,只不过,镜头里的两位老人,已鬓白发苍,也迎来了他们的白石婚。
7日晚,漳浦佛昙镇老家中,陈家四代同堂,为老两口办婚庆,感恩帮助过他们的亲友,也见证了这一路保鲜着的爱情。昨天,我们听到了两位老人的娓娓相告。
【他们的1939】
他听从父命 21岁结婚
昨天上午,幸得漳浦佛潭边防派出所的协助,我们赶到佛昙镇,见到这对刚过完75周年婚庆的耄耋老人。
言谈间,这对老人相濡以沫的浪漫,赛过了小情侣间的甜言蜜语。
1939年前,他们有各自的生活轨迹。
陈道甫11岁时,按照父亲的安排,从漳浦赤湖镇的家中去了印尼,协助父亲打理生意上的事。
10年后,21岁陈道甫的生活轨迹有了转变。父亲突然跟他说,你该结婚了。
“父亲没跟我说跟谁结婚,我也没多问。”陈道甫说,一直以来,他都按照父亲的安排做事,娶媳妇的事,也不例外。
她听闻母说 有人说亲
而1939年6月,漳浦佛昙镇,杨翠燕突然听母亲说,有人给她介绍了个对象,要她去印尼成亲。
“当时我也不知道要结婚的对象是谁,只听母亲说,打听了觉得对方人品口碑还不错。”一旁的杨翠燕说,母亲告诉她这事没多久,陈道甫的父亲到家里来接她去印尼了。
从厦门坐船去印尼前,准公公为杨翠燕买了件白色的衣服,这是送她的结婚礼物,办婚礼的时候穿。“之前,从没见过那么漂亮的衣服。”
往事,历历在目。在海上经历了23天的颠簸后,杨翠燕到了印尼。
2个月后,再次见到父亲时,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件燕尾礼服,并知道新娘子已经到了印尼。
1939年12月 印尼完婚
那是两人难忘的一年,1939年。
21岁的陈道甫与18岁的杨翠燕第一次见面。
这一见,也就定了终生。年底,他穿着一身燕尾服,她披着一袭白婚纱,到当地照相馆拍婚纱照。
按照摄影师的提点,腼腆的杨翠燕捧着花束,与一脸青涩的陈道甫挽着手,拍下了他们的第一张合影。
花容,俊貌,这张75年前的老照片,在现在看来,还“保鲜”着呢。
【他们的艰难日子】
回国办结婚证 因战事滞留
按照传统礼仪结婚在印尼一年后,陈道甫与杨翠燕的婚姻关系没有得到印尼官方的认可。
陈道甫说,印尼当时还属于荷兰的殖民地,在当地,女方要年满20岁以上才能获得官方颁发的结婚证。考虑到没有结婚证,两个人在那里一起生活诸多不便,于是,父亲让陈道甫带着妻子回国办结婚证后,再返回印尼。
1941年,陈道甫带着杨翠燕从印尼坐船到了厦门。
考虑到办证过程很快,留在国内的时间很短,夫妻俩只带了一套换洗的衣服就回国了。可意想不到的是,结婚证办好后,受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那年,没有船只可以让他们再次去印尼。
于是,夫妻俩留了下来。
夫妻短暂分离 各自投靠亲戚
在印尼时,陈道甫经营的农产品占据印尼大量的市场,生活相对富裕。
刚回国,夫妻俩平常都住在旅社。当花光身上的钱后,考虑到生存问题,陈道甫到赤湖投奔亲戚,杨翠燕则到佛昙亲戚家。
就在他们回国最困难之际,第一个女儿诞生了。“要不是小舅子经常接济我们,可能没能力渡过那个难关。”陈道甫至今感念着小舅子对他们的帮助。
为了让妻子能坐好月子,陈道甫想着法子捕些鱼给杨翠燕补营养。这些往事,也让杨翠燕感动至今。
【他们的转好生活】
父从印尼返乡 为儿出资建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二战中宣布投降。随后,陈道甫与印尼的父亲联系上了。
考虑到印尼国内华裔生存环境逐渐发生变化,父亲让陈道甫先呆在国内。
在父亲的资助下,陈道甫在国内做起布匹生意,杨翠燕则一心打点家里。
1949年后,陈道甫经营的商铺与并入政府的合作社经营,陈道甫成了合作社的职员。1953年,漳浦赤湖建了古山华侨农场,陈道甫被任命为农场场长。
陈道甫的父亲1958年回国时,看到儿子身居简陋,出资让他们盖房子。
房子里有抽水马桶、浴缸、地板都铺了砖……陈道甫建在佛昙的新家,成了当时镇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最感动的事 当属彼此的陪伴
走过了艰难,也就无畏接下来的生活了。
“我爸爸一直觉得他命好,其实我们子女都知道,刚到香港的时候,他们要操很多的心,帮我们照顾小孩。”陈道甫的儿子陈国强说,1975年,父母带他们到香港的第二年,升级当上了爷爷、奶奶,子女们在外经营生意,父母都在家帮忙带小孩。由于不断添丁,两位老人也越来越忙。
现为香港漳浦同乡会会长、漳浦县政协委员的陈国强说,如今四代同堂,而10个兄弟姐妹,受父母性格影响很大,彼此之间都不拌嘴。“父母的心态很平和,基本没见他们生气过。”
采访中,由于陈道甫听力弱,记者每提出一个问题,陈道甫在场的子女们发现父亲没听清时,就会轮着到父亲的耳边重新说一遍。
陈道甫说,他们老两口和子女们一直都住一起,在香港是,在漳浦也是。子女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家人都平和健康,是他们两口子觉得最幸福的事情。
那又有什么事最让对方感动?
陈道甫毫不迟疑地说,她为我生育小孩,在最困难的时候也陪伴着他。
杨翠燕默契地补上了一句,“生完小孩后,他都在我身边照顾,包下所有家务。”
“父亲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惯。”陈国强说,母亲不喜欢吃牛、羊肉,但在父亲想吃的时候,会做给父亲吃。
【他们的白石婚】
漳浦老家 再来一次75年前的pose
75年里的起起落落,全都印在脑海间。今年,是老两口的白石婚。
7日晚,漳浦佛昙家中,四代人相聚。子女们为陈道甫、杨翠燕办起白石婚庆。漳浦县领导也到场,为两位老人送上祝福,并感谢他们家族为漳浦公益事业的倾心、投入。
到现在,陈家人为漳浦县及佛昙镇的公益事业捐了100多万元。说到这些,两位老人都觉得,只是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说不上是贡献。这次到漳浦办白石婚庆,主要是答谢亲友在他们最困难时,帮他们渡过难关。
“要牵手,要牵手拍!”采访结束时,我们要给老人拍个合影,两个老人欣然答应了。可端正一站时,边上的子女们却起了哄。
近60岁的陈国强一个跨步走到父母跟前,把两人的手放在了一起。
于是,就有了这张在老家的合影。和75年前拍下的结婚照一样,慈眉善目,相依相伴。
□快刀短评
N巴西木
相伴
“爱”在左,“情”在右,要让“爱”和“情”长长久久在一起,大抵最好的办法便是“相伴”。于一份爱情而言,这也是最利好的保鲜剂。
生活富足,陈老伯老两口却一身朴实打扮,过简单的小日子,享受他们的小浪漫。
陈老伯听力不大好,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要子女凑近耳旁重复一遍。可当被问到最感动的事时,他却耐不住了,说杨阿婆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直陪着他。而阿婆却说,是他给了她最好的照料。
谁说没有玫瑰花的爱情,就长久不了?
谁说没有甜言蜜语的爱情,就长久不了?
两情若是久长时,有时还就在朝朝暮暮,相伴左右,而相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一如陈老伯老两口简单开始,却不轻言放弃。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成眷属者长情相伴,幸福分享,彼此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