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叶碧玉
海都讯 “在温州,每个中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是教育局免费发放的,我们用它来上课、做作业……”没错,你没听错,我们也没有写错,这是日前40名浙派美术名师来到泉州做交流时,分享的教学细节。
也许他们会布置这样的作业:用平板电脑,来拍校园里的枫叶,而后将同学们的作品冲洗出来,开办《校园枫情》的学生作品展览。很喜欢这样既有创意又很温暖的作业,有没有?浙派名师分享的这些经验,给了泉州老师更多的启发。
让作业成为作品,学生会更有动力
在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力加的带领下,40名浙派名师走访了泉州多个地方,并在泉州六中做了一场交流讲座。其中温州二中孟勇老师的经验分享,更是让本土教师觉得受益匪浅。
孟勇老师刚开始的一句话,就引起了现场一阵惊呼。“在温州,每个中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是教育局免费发放的,我们用它来上课、做作业……”
孟老师的PPT视频里,每个学生都拿着一台平板电脑,正在分组讨论一个历史问题。孟老师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几乎是看不见的,反而是平板电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利用校园网,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设置问题、分析问题、讨论等等,都可以自主完成”。
而在孟老师的美术课上,他更是将这一教学工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来泉州的前两周,他给学生们布置一道作业,用平板电脑拍摄校园里的枫叶,记录美好的生活。拍完后通过校园系统上传,同学们可以在上面欣赏、点评。之后,孟老师将学生们的作业冲洗出来,用木框装裱起来,挂在教室走廊过道里,一次主题为《校园枫情》的学生作品展览,就这样应运而生。
“摄影也是美术课的一部分内容,我将它灵活安排到课程中,给学生更开放性的思维和创作,学生们也非常喜欢。”孟老师说,把学生的作业作品化,学生就更有动力去完成作业。
闽南文化进校园,也让浙派名师们眼前一亮
浙派名师的先进经验,给了泉州老师更多的启发。而泉州市教科所美术教研员陈德煌老师有关闽南文化校园传承主题讲座《追寻散落的明珠》,也让浙派名师们眼前一亮。
其间,他们还参观了泉州六中的校本课程“李尧宝刻纸”作品、鲤城实验小学的花灯技艺等,领略到了文都在校园传承中的魅力。
在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力加教授每天上传的博客文章里,记录了他对游学闽南的感受和思考。在他看来,闽南文化进校园,是泉州学校的一大特色,而每所学校又各有侧重,如培元中学的南音、泉州六中的李尧宝刻纸、德化尚思小学的陶艺等,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教授表示,每个城市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特点,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却是一致的、相通的。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陆一黎老师更是认为,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要更多关注文化。“浙江和福建各有优势,希望今后的交流要持续,从而产生出更多的火花。”
□往期小记者习作
有趣的羊皮筏
□海都小记者洪婉秋(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六年级)
在泉州海交馆的船模展馆里,我们海都小记者上了一堂深刻而又有趣的课。
这里有许多从古至今发明的、造型各异的船模,我们一艘艘看过来,仿佛穿越到不同时期的不同地方。而令我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羊皮筏”了。听老师说,早在千百年前,聪明勇敢的黄河儿女就钻进充气的牛羊皮胎里浮泅过河,那时的羊皮筏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已经差不多了,虽然工艺不复杂,却对手艺要求很高。
制作羊皮筏,首先需要很高的宰剥技巧,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地方。将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形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把一只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羊皮筏才算制成。
真想不到,看起来很简单的“羊皮筏”,制作起来也有这么多讲究。古代中国人真的是很厉害啊!
会说话的古船
□海都小记者蔡沅宏(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你静静地坐落在海交馆的古船陈列馆里,默默诉说着你的历史。
八百多年前,你说:“我要启航了!”送行的人目送你昂首破浪前行,却没想到你一去不复返。而当人们渐渐忘却你时,你却意外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高大的身躯,长30.4米、宽9.8米、高3.5米,身上还装着八万余件保存完好的宋代陶器、生活用品等文物。你以优美的结构和坚固的造型,征服了世人,你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公元1405年,身长152米、宽61.6米的你说:“我要启航了!”从此,你和你的同伴组成庞大的船队,七次陪同郑和,载着他和数万随从,浩浩荡荡驶向大洋,先后访问了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郑和七下西洋”由此而来,你不仅标志着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水平达到了巅峰,亦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航海壮举。
古人真厉害
□海都小记者郑庆沅(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
今天,我们海都小记者走进海交馆“泉州古船馆”,了解泉州海外交通的光辉历史。
这里陈列着在泉州湾出土的各种古代船舶残体及遗物,从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船舶模型中,我们知道了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并有着“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据说明朝郑和下西洋,就有一百三十多艘是在泉州订造的,不知蕴含了多少泉州人的汗水和智慧!
在这里,我还知道了独木舟是舟船的直系祖先,第一次看到用羊皮牛皮制成的皮筏船、简单而危险的竹筏……最有趣的是一种用来渡江的简易工具,就是用晒干的葫芦系在人身上让人可以漂浮过江。这种称不上舟船的渡江工具虽然十分搞笑,但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它却是能保障渡江人生命安全的天然工具。古时候的人们还真厉害,经常就能从生活中发明一些有趣的点子,他们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