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燕婷 王浩志 文/图
核心提示 倪可风戏言自己是个“被暗夜女神眷顾的人”。由于工作性质,深夜下班成了一种常态,他就连写字也大多是在深夜,只要兴致来了,可以一口气写到凌晨一两点。
喜欢隐居于书斋的林深,也在深夜时分变得感性而空灵。他用手中娴熟的传统笔墨,将琴、禅、香、茶的文化内涵融入到诗情画意中,画风清新简淡,笔墨古朴劲秀,古意盎然。一番忘我的创作后,往往已是凌晨四点。
深夜创作于他们,是一个最孤独却又最自由的过程,许多诸如这样的相似与相惜,让倪可风的字,终于约会了林深的画,有了泉州这场暖冬里的“风深水起”。
12月27日~31日,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一楼桑莲居艺术馆,倪可风与林深“风深水起”书画展,将展出两位书画家新近创作的40幅精品力作,本次展览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由桑莲居艺术馆承办。这是继2013年11月首次在福州办展以来,两人第二次携手办展。有兴趣的朋友,一起约吧!
隐居所来了位文人常客
12月13日,叩开位于福州中心市区林深画室那扇门前,我不知道那里原来跟我隔了好些个年代。
素地毯,木墙壁,清代的隔扇门后是他满世界淘来的古收藏,墙壁上恰到好处的书画作品点缀,还有古琴在一旁,感觉就像穿越到了古代文人的书斋。在这里几乎找不到电子产品的身影,也没有钢筋水泥的气息,这里更像一个刻意与世界保持距离的居所,像古人一般,抚弄琴、禅、香、茶、画。
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要泡在这里,林深享受这半隐居的状态。在自己打造的书斋里,画他的山水画做作,做他的自在山人。
书法家倪可风是这书斋里最常到访的访客。身躯略显瘦弱,戴着学识韵味镜片的他,北大出身、酷爱书法。时常伏案弄字,腾挪回旋、挥洒自如间,透着一股学者气。熟识他的人喜欢以“老师”尊称,因为觉得与他的交往轻松、自在而有营养,视他为可敬可学可亲可爱的人。
以茶为媒 书画论道
两人皆嗜吃茶,找茶泡茶喝茶醉茶,杯茶起落之间,两人发现彼此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竟然如此趋同,于是成了好朋友。以茶为媒,两人聊得最多的是对书画艺术的看法。
可风老师喜欢读易研易。他说,易乃群经之首,一阴一阳之谓道,其所倡导的阴阳、五行、八卦理念,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而这些核心的东西都源于一个字——“气”,书法亦然,特别讲究“气”。
对易理的研究,被他应用到了书法作品里。“黑与白的处理要恰当,假如留的空白特别多,那就不能与‘黑处’和谐相生,但如若黑处太满太密也不行”。
林深十分认同这番书画与阴阳二气关系的见解,就如他的画,便很讲究哪些地方盖印,哪些地方不盖印,给画留下“气口”,他说这便是中国文化的好玩之处。
在专注于宋元山水画的林深看来,中国画家的理想人生,自古以来喜欢把艺术创作和生活情态结合起来,所谓“陶冶性灵、变化气质”。为了实现对传统文化精神气质的回归,喜爱归隐的他,除了广泛地阅读古文,连生活的方式也不自觉地趋同于古人,以绘画修养身心,并透过作品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生命品质。
□名家评价
“可风的书法溯如了最深邃的文脉之中,其书法认知与书法很统一,其书法于一笔一字间的着力显得诚恳而文雅,深谙传统文人书法的内质与气息。在他笔下,无论取法明清还是采自魏晋,都有从笔下自然流露的从容与闲雅。”
——清华大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徐东树
“林深的画,不论是写意还是工笔,都能体味到其对笔墨内涵的理解和形式构成的把握。可从看出,他力图要实践的是把风景中的现实视觉因素转换为绘画语言的自觉,指向苍古和微茫的意境。”
——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林容生
【人物名片】
倪可风,连江人,生于197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海峡都市报副总编、福建省易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福州市中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艺术传播中心主任、东海岸印社秘书长、三月三书社社员。
林深,永泰人,1974年生,先后在福州艺术师范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获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首届山水画双年展优秀奖(最高奖)等奖项,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