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晓蓉 陈丽娟 吕波 文/图
海都讯 “老师,这个字闽南语怎么念?”上周六上午9:30,在鲤城区档案馆内,50多位小朋友人手一张纸,围着5位老人争先恐后询问着。原来,这是鲤城区档案馆、鲤城区诗词学会联合主办的唐诗大吟唱活动,海都小记者正向诗词学会的5位老师学习如何用闽南语吟唱唐诗呢。
不少小记者都是头一回听说唐诗还能用闽南语吟唱,个个感觉很新奇。而当鲤城诗词学会的副会长陈琼芳老师告诉小朋友,闽南语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语音语意,唐朝的官方语言就是现在的“闽南语”时,小记者个个都惊讶了,“那李白、杜甫也会讲闽南话喽?真有意思”。
来自丰泽二实小的小记者家长林女士也很开心,“孩子在学校天天讲的都是普通话,所以大家都不怎么会讲闽南话了。这回用闽南语吟唱唐诗,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使人心情愉悦,还能学习闽南方言,既传承经典又捡起闽南语的‘根’。”
唐诗吟唱不容易
□海都小记者林焕宇(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四年四班)
海都小记者活动又开始啦!这周我们跟着鲤城诗词协会的几位爷爷奶奶一起学习古人是如何吟唱唐诗的。
我学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据说唐朝人吟唱古诗的发音和闽南话很像,比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金”要发短音,“穿”是平声,念的时候要拖长。
练习开始了,我一个字一个字跟着老师念,模仿老师的发音和音调。可是越念,我越觉得自己的舌头都快打结了,这可真难学啊。这时我旁边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尝试吟唱,虽然他很紧张,但还是很流畅地完成了。看他学得这么快,我不认输的劲头上来了,一遍遍重复着,模仿着,渐渐地有了一些韵味了,也越来越流畅了。等到终于可以完整地用闽南话吟唱出这首诗时,我心里可兴奋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古声古色学唱诗
□海都小记者宋雨迅(鲤城区通政中心小学五年三班)
唐诗,除了诵读,还可以用唱?当然也可有啦!这不,在鲤城区档案馆里,我们50名小记者就跟着鲤城诗词学会的5位老师学了一回如何“唱唐诗”。
我们50人分成5组,每组一位老师。我的老师是鼎鼎有名的傅孙义老爷爷,他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唐诗主要有诵、吟、歌三种方法来阅读。而用泉州话来阅读比用普通话阅读更加朗朗上口。因为唐朝人说的话,就和闽南话很像。另外,在吟诵唐诗时,一定要注意停顿和押韵,规律就是“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意思就是平音声音拉长,音调低,仄音声音短促。这样才能读得通顺,让人听起来舒服。
傅爷爷唱一遍,我们跟着唱。我试着唱了一遍,却始终找不到那个调子,我不灰心,又唱了一遍。嘿!有点儿那种感觉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学唱古诗!我激动极了,同时想上进的欲望也强烈起来了。随着傅孙义老师的耐心指点和时间的点点流逝,我又学会了一些古诗的曲子,耶!我成功了!
泉州话好神奇
□海都小记者黄烜(泉州师院丰泽附小三年一班) 指导老师:戢荣英
今天,我们海都小记者来到鲤城区档案馆,跟诗词协会的几位爷爷和奶奶学习用闽南语吟唱唐诗,来当一回“唐朝人”。听老爷爷说,泉州方言是闽南语的代表,誉称为古汉语活化石。而且唐朝人吟唱古诗的发音和闽南话很像。一些流传下来的唐诗中,用普通话朗诵感觉很拗口时,我们可以用方言吟诵,就会很押韵。真是长知识,我还是头一回知道泉州话也有这么丰富的历史,真是神奇。
接下来,我们小记者分成五组,每组跟着一位老爷爷学习吟唱唐诗,我跟的是傅孙义爷爷。“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傅孙义爷爷用闽南语吟诵出来的唐诗,带着一股特别的韵律,真是好听。一边听,大家一边跟着逐字逐句地学,又长又轻缓的语调,再加上不时有小记者找到感觉,跟着傅老师的吟诵摇头一点一点,感觉回到了古时代的私塾似的。好有趣啊!以后有机会我还要报名参加这样的活动。
有趣的唐诗吟唱
□海都小记者郑煌杰(鲤城区江南中山陶英小学五年二班)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星期六上午,一阵朗朗的闽南语歌声从鲤城区档案馆传出来。原来,档案馆里正在进行着由海都小记者和鲤城区诗词协会联合举办的“唐诗大吟唱”活动。
教导我的吟唱老师是鲤城区诗词协会的现任会长庄玲玉老师。她教我们的方式可有趣了:先用闽南语朗诵李白的一首诗《赠汪伦》,然后再将这首诗的诗句拉长、变调,最后逐渐演变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吟唱,顾名思义就是将吟咏和歌唱融合在一起,刚刚的吟唱就是一首诗的演变过程。”庄老师告诉我们。
说着说着,庄老师突然问道:“你们有谁知道吟唱的好处?”全场的小伙伴们都开动脑筋思考起来。庄老师告诉我们,在她上中学的时候,要背许许多多复杂且难以理解的诗句,于是,她就尝试着用吟唱诗句来增强记忆,结果效率提高了很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庄老师这个小小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对吟唱唐诗的兴趣。就这样,我们一句跟着一句有模有样地循着老师的声音摇头晃脑地吟唱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档案馆里再一次地传出我们那稚嫩的嗓音。
唱唐诗,品味经典
□海都小记者蔡沅宏(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二班)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阵阵抑扬顿挫的用闽南语吟唱的诗歌声洋洋盈耳。这是我们海都报的小记者们在跟鲤城区诗词学会的大师们学习如何用闽南语吟诵唐诗呢。
老师告诉我们,学习唐诗的吟诵必须先了解诗的时代背景、诗的意境以及诗人的心情。古人吟诵唐诗,更是讲究诗的音韵平仄。而用闽南语吟诵,一般仄声高昂短促,平声低沉拉长,并可以延长到两拍以上,注意字的发音、诗句的节奏,领悟诗句的情感,这样才能吟诵出诗的韵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一字一句跟着老师吟唱,悠长的曲调、婉转的平仄起伏,仿佛让我们跨越了千年时光回到大唐,感受着与今时迥异的人文,感觉既新鲜,又有趣。你看,我们也当了一回“唐朝人”呢!
□小记者感言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懂得用闽南语吟唱古诗。作为闽南人,希望大家热爱我们的方言,把它弘扬下去。参加了海都小记者活动,让我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了。(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三年一班杨海容)
我虽然是泉州人,但一直不大懂得闽南话。一开始我学得有些吃力,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诀窍(意思就是平音声音拉长,音调低,仄音声音短促,音调较高)学习咬字和发音。很快,我就学会了用流利的闽南语唱李白的《赠汪伦》,感觉用闽南语唱唐诗真是别有一番韵味。(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一班陈加州)
今天,我们小记者团学习了一种新的唐诗吟诵方式——用闽南语来吟唱。虽然不会讲闽南话,但在老师一字一语的拆解下,我终于学会了。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走到台前,用刚学的闽南语吟唱唐诗,虽然念得有些磕磕巴巴,但我还是成功了。既学了闽南语又学了唐诗,还知道了古人是怎么读唐诗的,今天收获真多。(丰泽区云谷小学五年二班冯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