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金兰 谢洛静 通讯员 叶华丽
海都讯 8月23日,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经贸合作交流会在晋江举办,此次交流会由晋江市政府与尼日利亚驻华大使馆、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开发公司联合主办。会议吸引了鞋服、制伞、机械、汽车配件等行业的150多家晋江企业参加。会上,晋江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还与中非莱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携手合作,共同策划、组织晋江企业赴尼考察投资达成共识。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广阔的非洲市场成为不少泉州企业下一步淘金的乐土。然而,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即便是看似落后的非洲市场,泉州企业的市场开拓也不是那么顺利,今年1至7月的对非出口竟然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上周,雨中鸟(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清鸿刚刚结束了十多天的非洲考察,返回晋江。此前,他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伞厂历经三年的艰难磨合,终于在今年步入正轨。
出口非洲量价齐跌
据泉州海关统计,今年1至7月泉州市对非洲出口货物19.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1.3%;货值44.8亿元,下降16.4%。其中7月份当月泉州市对非洲出口货物3万吨,下降24%;货值7.6亿元,下降23.1%。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今年以来泉州对非洲出口出现整体下滑,但尼日利亚及肯尼亚市场表现突出,均有不小的增长。
谈及泉州为何出现对非洲出口量价齐跌的现象时,泉州海关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首先是用工成本攀升,面临周边国家竞争。“长期以来,我国鞋服类出口的主要优势在于价格低廉,然而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不断蚕食利润。”这位人士总结说,用工成本上涨和劳动力不足成为传统鞋企发展的最大障碍,提出将工厂外迁到海外的要求的海外采购商日益增多。而随着周边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加大对鞋服企业的扶持力度,其积极承接周边发达地区鞋服产业迁移,已给我国的鞋服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落后的非洲的市场准入门槛也渐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各国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以环保或工艺为理由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各地渐有抬头蔓延之势。“随着主要出口市场密集的检测新规的发布实施,我国传统制鞋业薄弱的工艺、选材等环节被迅速放大,导致以传统方式生产经营的制鞋企业无所适从。”上述有关人士如是说。
另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是,泉州出口非洲依然以贴牌生产居多,自主品牌培植不足。这造成出口市场上同类产品品牌众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不利于形成品牌知名度和用户黏性。
非洲市场有待重新认识
“尽管泉州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但对于很多出口企业而言,非洲仍是一片方兴未艾的新兴市场。”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秘书长陈苍松发现,由于对市场缺乏认知且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鞋服企业目前在非洲市场的业务多以代理为主,渠道主要通过展会进行,导致在非洲的市场份额处于较低水平。
在不少人固有的印象中,非洲消费者对产品款式及流行趋势的要求不高,这其实是误区。据了解,非洲有50多个国家,是世界消费层次最为多样化的地区。
另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非洲已有3.5亿中产阶级人口,占其总人口的34%。值得一提的是,16~34岁的年轻消费者收入占非洲居民收入总量的53%。年轻消费者教育水平更高,也习惯从网络寻找消费信息,愿意尝试新生事物。据悉,这也是目前电商渠道能成为不少泉州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的有效途径的重要原因。
以晋江拟重点开拓的尼日利亚市场来看,近年来尼日利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规模达5100亿美元,已成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莱基自由贸易区更是尼日利亚发展最快的新区之一,而莱基自贸区总体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共103家企业入园办理营业执照,协议投资总额8亿美元。“晋江跟尼日利亚有非常强的互补性,企业可以在非洲寻找合作,扩大传统产品的销路。同时,尼日利亚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这也是我们合作的基础。”晋江副市长丁峰还透露说,下一步晋江将会制定方案,组织产业走出去,到非洲,特别是到尼日利亚寻求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晋江著龙国际企业联盟也在积极寻找对接非洲的机会。为此,福建著龙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著龙这几天正在征集会员,准备集体赴厦门9·8贸洽会参加津巴布韦投资贸易推介会。“届时,津巴布韦国家工商部长等官员将亲自前来,非洲商机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征集令仅几天,就有数十家企业报名参加。
□对话
王清鸿:
非洲看不见的隐形成本
《大泉商》:这次到非洲考察,都有哪些收获或是目标?
王清鸿:这次去了十多天,主要考察埃塞俄比亚和周边国家的市场空间。埃塞俄比亚雨季比较长,伞具市场比较大,我们这趟也在研究,如何撬开乌干达等经济更为发展的非洲国家市场。虽然非洲地区的经济并不如欧美发达,但是他们受到当地宗教及民俗的影响,更愿意花费资金购买漂亮的伞具。经过几年的开发,我们在非洲不少地区销售占比逐年升高。
《大泉商》:为什么要直接到埃塞俄比亚设厂?
王清鸿:这家工厂有100多个工人,规模一般,但我们在非洲设厂其实有3年时间了。非洲很多市场都有贸易壁垒,比如埃塞俄比亚规定,必须在当地设立工厂,才能在当地直接开展业务。我们把晋江的半成品运到当地,关税只有成品的一半。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到非洲设厂?很简单,因为那里有市场,那里的生产成本低包括税收管理成本都比较低,当地劳动力丰富也很勤快,工资一个月才两三百元人民币,工资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而且不用管生活、住宿,更不用医保社保等。总体来说,当地工人整体素质一般,星期天不上班。
设厂只是我们进入非洲市场的第一步,由于非洲轻工产品可以无关税和无配额地进入美国和欧盟市场,接下来,我们也将探索以埃塞俄比亚为基地,撬开更多非洲、欧美市场的路径。
《大泉商》:不少泉州企业也有兴趣到非洲设厂。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王清鸿:这次去乌干达转机,发现很多中国人都到非洲淘金。
据我所知,目前在非洲设厂的泉州企业还比较少,但走出去是一种大趋势。就我过去三年的经验来看,非洲人总体对中国人很友善。不过当地法律民俗比较复杂,信息不透明。投资前一定要先把当地的法律法规吃透,要不,很容易血本无归。此外,当地政府办事效率很低,外汇还有严重管制,办一张信用证经常要好几个月。可以说各种间接费用很高。
另外,非洲的基础设施材料比较贵,比如钢材要6000元/吨,中国只有2000元左右。
此外,非洲不同国家的产业发展和当地需求也有差异,比如,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盛产棉花,但缺乏深加工能力,如果在当地建立纺纱、织布、印染综合厂,效益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