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钱江晚报
杭州一位身为医学博士的妈妈,前天忍不住发朋友圈吐槽:翻了孩子的课堂练习,我真想说:“孩子,你比你妈强多了!你的那些题目,为娘也不会做。”据了解,她的孩子连续一周哭闹着不肯上学,在她追问下才哭着说出原因:“数学不会,不想上学!”
家长:
一年级女儿厌学
这个受不了数学题“打击”的小姑娘,今年刚上一年级,就读于杭州某知名民办小学。
据妈妈对记者回忆,从上周开始,女儿每天早上起床就哭闹,不肯去上学。再三追问,女儿才吐出实情:“数学不好,不想上学!”
等女儿睡着之后,这位妈妈翻出女儿的数学书和练习册,自己做了一些练习题,从作业本看,她觉得女儿“厌学”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女儿完全的零起点,导致识字量很少,看题如同天书。
二是老师每天都会布置所谓的“聪明题”,比较难,严重打击女儿学习数学的信心。
妈妈告诉记者,这些“聪明题”的题型都很绕,即使是大人来做,也必须熟悉这种出题思路和语境,不然真的会反应不过来。
这位妈妈说,孩子上学前属于“放养”的,没上过什么班。但孩子上小学后,她很快发现差距,也很努力和孩子一起学,每晚保证至少2小时陪孩子,哪知道依然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老师:
熬过后有望逆袭
记者采访了一位小学一年级的一线数学老师,这位老师说,课堂练习本不是每一页都有“聪明题”,即便有,也仅有一题,数量不多。
他说,这道题的出题意图,是让学生对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所提升,因此会让所有孩子都试试。“聪明题”其实难度不大,有的孩子一看到题目就发蒙,主要是因为题型灵活,不能马上理解题意,但以后慢慢会好的。
另一位一年级数学老师也告诉记者:“遇上这类数学题,孩子们可以慢慢来,但不要因噎废食,要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学数学不可能永远都是简单的加加减减。”
在一个家长群里,一位家长以过来人的姿态安抚这位妈妈“不要急,会好起来的”。
一位资深班主任说,在入学之初,完全没有基础的孩子看起来是有点吃亏。但是随着孩子识字量慢慢增加,逐渐熟悉小学数学的题型和出题思路,这种差异会缩小。很多过来人的经验表明,起步晚的孩子,是完全可以赶上有基础的孩子的,甚至有可能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