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郑娟娟 白志强 田米 文/图
核心提示 4页方格纸,满满的手写圆珠笔字,这是漳州72岁老读者詹惠州给本报寄来的一封信。
信中,老詹详细列出了近3年来本报天气预报中,几处他觉得用词欠妥的地方。比如,本报今年11月9日的天气预报写道:“上班了,别忘了带上秋衣和雨伞”,老詹认为,既然立冬已过,则应是冬衣。他说,四季划分应该遵循二十四节气,比较贴近生活,比如前阵子很热,应该是暖冬,但不能认定为秋季。
然而,今年漳州几次入冬失败,夏天的衣服都还没收好,好不容易趁着这几日强冷空气到来,大伙才穿上秋衣,冬衣……呵呵,恐怕还在衣柜里冬眠呢。
到底怎样“拆散”秋天和冬天?一年四季的划分应该怎样做到心中有数?你还在傻傻分不清楚吗?来听听老詹和漳州气象台专家都是怎么说的。
老读者一封信 写满春夏秋冬
“2013年11月18日,‘不过还没有等冬姑娘到来……’,实际上11月8日就立冬了,说明节气已进入冬天,说冬姑娘还没有到来欠妥”;
“2014年入冬后有一天报道,‘入秋以来最冷的一天’,应该是入冬以来”;
“2015年10月18日,‘初秋好踏青’,应该说是深秋,因为10月24日就霜降了,过了霜降,秋天就结束了”……
这些,都是老詹在信里提出的几处他认为报道失误或脱离实际的情况,他还写道:“从气候变化来看,我总觉得漳州是全省最闷热、天气最恶劣的地区,11月6日、7日和8日三天还在开空调,百姓说反常。漳州可以说是有些暖冬,但实际上已是冬天……”
老詹说,因为自己对气象非常关注,天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才有了给本报写信的冲动。他说,气候的变化是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比如入夏后是台风季节,他就很注意观察天象,太阳下山后满天红云,这意味着台风即将到来;梅雨季节如刮西风,人家说,久雨西风更不晴。干旱时刮西风,久晴西风更不雨;“蚂蚁搬家雨淋淋”,早上如果看到墙边蚂蚁搬家,嘴上有食物,当天下午准有雷阵雨。
退休老海员 一辈子和天气打交道
老詹的老家在芗城区石亭镇农村,上世纪60年代,他就读于集美水产学校,学过气象课程,后来他还当了几十年海员,和天气打了一辈子交道。老詹说,海上天气是多变,受风、潮水的影响大,非常需要及时关注,正因为变化莫测,让他对天气非常敏感。
退休后,每天老詹都要收听天气预报三次,随时还要看天气变化,已经成了亲戚朋友的“天气通”。务农的哥哥,很需要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老詹提供的,他说“特别有用”。老詹形象地给记者打了比方,漳州话说“惊蛰,黄豆就发熟”,是提醒农民,黄豆在立春前后就要播种,到惊蛰该长叶子了,播种就太迟了,再比如水稻要在谷雨前后播种。“务农都要严格按照节气来,一拖几天,整季都耽误”。
不仅是指导农事,老詹还帮亲戚避免了一些天灾。老家不少人种香蕉,有一次傍晚满天红云,老詹赶紧提醒哥哥,“香蕉赶紧要加固,要来台风了”,果不其然,夜里就刮了大风下了台风雨。
四季划分 漳州按月份
老詹对四季的划分,漳州市气象台专家是认可的。专家说,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是古时民间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准的说法。但根据漳州天气特征,并不完全契合。二十四节气和黄河流域一带的气候、物候更加契合,而到了偏南的漳州,则略有差距。如今已经过了小雪节气,而事实上漳州连最冷的1、2月都鲜少下雪。
多年来,根据漳州的实际天气情况,气象专家以月份划分四季。12月~2月为冬季,3月~6月为春季,7月~9月为夏季,10月~11月为秋季。
从气象学上,还有另外一种划分标准,连续5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这种方法,则是把达到标准的那一天,作为换季的时间点。因为没有采用这个标准,漳州市气象台并没有做相关入冬记录。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前阵子气温偏热,漳州芗城区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平均)几乎都在22℃以上,仍在夏季呢。今年10月18日,芗城区平均气温是23℃,漳州把10、11月划定为秋季,此时为初秋,同样11月9日当天,芗城区平均气温为25℃,也仍在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