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年11月27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XZA10版:专版

  1. 版面导航
2015年11月27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升级创优夯实基础 扶优培强壮大产业
“十二五”以来漳州建筑业阔步前进
泷澄集团总部大楼(黄鑫彬/摄)

N朱加良 胡婧 通讯员 许进添 张俊炜 罗志坚 文/图

建筑业历来是漳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十二五”以来,漳州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着力点,努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认真学习并借鉴省内周边地市扶持建筑业发展壮大的经验和做法,漳州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制定出台扶持建筑业发展的措施办法,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全力做大做强建筑企业,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步伐;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兑现承诺,实施奖励补助措施,持续多年对资质升级、创建优质工程的建筑企业进行物质和名誉奖励,提振了行业士气,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为建筑业整体竞争力提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自2012年以来,漳州建筑业稳健增长,产值保持上升势头,建筑业增加值增幅连续4年位居全省首位。

配套政策扶持有力 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凸显

今年4月8日,漳州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该文件是继2012年5月份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后,促进漳州建筑业稳健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两份政策扶持文件,为漳州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增强了企业升级创优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建筑业产值和税收“双丰收”。“十二五”期间,漳州市住建局还研究制定了一批与《实施意见》有关的配套文件,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净化建筑市场,积极助推本地企业抢占市场;联合市行政服务中心出台《关于实行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年度保证金制度的通知》,切实减轻诚信企业负担,增强本地企业市场竞争力。

今年前10个月,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0.38亿元。16家骨干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233.69亿元,占总产值的70.73%;其中泷澄建设集团完成产值137亿元。全省八个建筑之乡之一的龙海市完成产值169.67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51.36%,其中,完成省外产值56.4亿元,占全市省外产值的81.19%。

行业产值稳步增长 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2011至2014年,漳州建筑业总产值达1096.49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55.0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34.53亿元;税收总额达83.1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90.78%,建筑业在漳州的重要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在建筑业产值稳步提升的同时,全市房建和市政工程项目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数量逐年下降,施工现场群死群伤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企业积极创建优质工程和标准化工地,共有1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项获评华东片区示范样板工程,43项获“闽江杯”省优质工程奖,40项获省级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称号,107项获“水仙杯”市优质工程奖,68项获市级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称号。

产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新型墙材推广成效显著

漳州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步伐,走在全省前列。目前,福建十八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新长诚(漳州)重工有限公司、福建建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均已具备投产运营条件,全省两个产业化试点项目之一的“建超实验楼”已完成主体施工,进入收尾阶段,长泰县已初步确定2万多平方米安置房项目采用工业化产品施工。

“十二五”以来,通过禁实限粘,节能降耗,利废环保,全市推广新墙材住房建筑面积700万平方米;新型墙材原料大量使用粉煤灰、石屑等工业废料,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估算,5年来全市生产新墙材50亿标砖,利废22万吨,节能折成标煤计30.86万吨,节地8213亩。目前,全市新型墙材使用比例超过74%,漳州市区新型墙材的应用比例已达到90%,混凝土实心砖、混凝土多孔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产品已在各县城及大多数村庄推广应用。

(刘耀明、陈晖)

【龙头企业扫描】

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泷澄集团总部位于龙海市,2013年以来,公司建筑业总产值连续多年超百亿元,跻身全省“百亿”建筑业企业之一。

截至今年10月份,泷澄集团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7亿元,为全市及龙海市建筑业产值增幅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公司纳税额已达2.2亿元,为全市及龙海市纳税大户。集团在产值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整体运营质量也稳步提升。近年,集团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取得的国家级、省级工法以及拥有的授权专利等均居全市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努力探索多元化经营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总部经济建设,2013年开始建设的泷澄集团总部经济大楼,总投资3亿元,突出“现代、节能、实用”的特点,集金融、办公、酒店等多项功能为一体。今年3月,泷澄集团正式入驻总部经济大楼,泷澄总部大楼的投用,将促进新城商圈活力释放,助力龙海市新城区建设发展。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