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卢美松(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黄朴(1192—1245年),字成父,一字诚甫,号东野,世居福州闽县(今福州市)。始祖黄碣,历官固始县丞、光州知州等,曾祖钧,祖行知。父振龙,由乡贡中进士,赠朝奉郎,学者黄榦曾为黄振龙书写行状,真德秀为其书写墓志铭,叙其族系、先德甚详。母潘氏,知书达礼,“通鉴”成诵,喜宾客。黄朴生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三月,嘉定十年(1217年)补入太学,随后升为内舍生。据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载:嘉定壬午(1222年)之春,三山黄朴同一二友人访问一许姓术士,叩功名大事,即书“沙门光远降”,后再书云:“黄子,黄子,文魁多士。蕴藉胸中十万兵,纵横笔下三千字。无垢为朋,汪公相似。若得火土相逢,一跃禹门浪里。”绍定二年(1229年),黄朴应己丑科进士试,朝廷赐进士黄朴以下557人,黄朴得中第一名。同年,寿宁人缪蟾获文举特奏状元,古田人周师望获武举特奏状元。省元陈松龙与状元黄朴皆为福州人,“一时士林歆羡,以为希阔之事”。
状元仕途,为何不得意?
黄朴中状元后,授签书镇东军判官事,召还朝廷后,除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历任宣义郎、宣教郎、奉议郎、讲筵徹章府、承议郎,后降为奉议郎,不久复职。累计年劳,三迁至朝请郎、广东漕职。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任御笔兼崇政殿说书,进著作郎兼权考功郎。后出知安吉州,改知泉州。逾年,令其赴京奏事,后论寝。过后再除著作郎,复罢丐祠,差主管云台观,俄除广东运判。逾月,令赴奏事,未至,即除兵部郎官,又除司封。将行,差知漳州,在任期间,曾主持修复江东驿虎渡桥,并亲自撰文及书写,立碑于桥左;书法全类柳诚悬(据明徐 《笔精》)。任期将满,令赴奏事,又寝。后差主管崇禧观,因目疾加重而病休,朝命知袁州,未及到任病故,终年54岁。
黄朴“生平文行,中外声绩”,其文章品行声名远播,为何在宦途上屡屡“论寝”(寝,指停止之意)?原来,黄朴深具政治远见,其时正值金国灭亡、蒙古势大,他以南朝宋武帝出兵关中攻打后秦国的故事,预言在南宋助蒙古灭金之后,蒙古兵必将南下犯宋,建议朝廷及早采取措施,“保境、闭关、息民”,休养生息;同时建议“处降备塞”,加强边防,以防备蒙古军入侵宋土。同时利用进讲故事、讲述“论语”等机会,向皇帝进谏,因此而得罪朝廷,“屡召屡寝”,仕途很不得意。许久之后,皇帝才知悉他的忠心谠言。
黄朴住处,后成邓拓故居
明王应山《闽都记》(卷十)载:“鳞次台,有水阜,多奇石,乌山之支也。登其颠,望城中,屋次鳞鳞,故名。其台石上摹刻米芾‘第一山’三字。唐时,有道山黄氏世居之。后人勒诗一绝于石:‘祖居山下自唐迁,故老相传八百年。但使儿孙能守分,不令沧海变桑田。’宋状元黄朴居之。”据《韦居听舆》载:“福州旧有谶云:‘狮儿走,狗儿吼,状元在门首。’人皆莫晓。至朴赐第之年元日,其家相对屋上,瓦狮坠地,群犬从而吠之。已而,黄魁天下。朴居乌石山麓,即今第一山。”黄朴所居乌石山鳞次台第一山,今为福州乌山北麓天皇岭邓拓故居地。
黄朴女儿很有名
黄朴妻洪氏,生男二人:长男寿老早卒;一清承遗泽。黄朴有女二人,据《玉台画史》载,黄朴长女名至规,号淡轩,嫁尚书李珏之子,早寡,人称李夫人,能文章,善抚琴,擅画兰。曾为郎中孙荣甫作《九畹图》,自序其后曰:“予家双井公,以兰比君子。予父东野翁甚爱之,予亦爱之。每女红之遐,尝写其真,聊以备闺房之玩,初非以此求闻于人也。郎中以兰省之彦,一日来征予笔,遂诵‘点汗亦何忍,但觉难为辞’之诗以应之。”(亦据《王辉《秋涧集》)
黄朴次女黄昇,适将仕郎、朝议大夫、直徽猷阁赵与骏。赵与骏系赵宋王朝宗室,赵匡胤第十一世孙。黄昇从小“育于祖母潘夫人”,16岁出嫁,17岁逝世。后与赵与骏合葬福州北郊浮仓山。考古人员曾从其墓出土436件文物,绝大多数为精美的丝织品,包括绫、罗、绸、缎、纱、绢、绮等,制作极为精致,款式十分丰富,代表了宋代福建丝织技术的最高水平与创新工艺。据载,黄朴在泉州知州任上还兼福建市舶提举司为市舶使,所以有条件拥有如此大量的珍贵丝织品。黄朴死葬福州北郊“(怀安)茶园山”,为黄朴墓志铭撰文者潘牥,乃黄朴母亲之内侄,亦闽县人,端平二年(1235年)中进士第三名;篆额者乃赵与骏祖父赵师恕,时任泉州南外宗正司宗正,主管迁来泉州的赵宋皇族宗子。他曾与黄朴同学于黄榦之门,时任知南外宗正事,是黄朴次女黄昇的祖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