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拿钱来买奖项的比赛
只有商业没有专业
核心观点:权威赛事,多由政府部门牵头举办,比如文化、宣传、教育、文联等部门主办的。如果出现组委会、协委会等字样,这种就不一定是国家承认的专业性赛事。另外,除了谁主办,还要看谁承办,看承办方做事是否有力度、是否专业。
记者:按各位所说,市场上大多数赛事是商业赛事,是非专业的、不权威的,那家长到底该怎样甄别?
张玉翠:有的比赛设置好多的金奖银奖,我不能理解,一个比赛怎么可以有那么多金奖银奖呢?我是这样粗浅地理解的:如果一个比赛它的奖项太泛滥,那这样的比赛,就不能说是专业的。
周琼琼:我个人认为,一个相对权威的赛事,它是要由政府部门牵头举办,比如文化、宣传、教育、文联等部门主办的,这才叫专业性的艺术赛事。反之,如果出现组委会、协委会等字样的东西,这种就不一定是国家承认的专业性赛事。还可以用个很简单的例子来看,孩子通过参加一场赛事所获得的这些奖状,对以后的升学是否有用处,这是简单地区分专业赛事和非专业赛事的办法。
还有一种是业界举办的赛事,像中国舞蹈家协会举办的“荷花杯”、“小荷风采”等,虽然不属于政府部门组织,对业界来说,也算是非常专业的民间赛事。
谢章城:我个人的想法是,任何一种赛事,谁主办我都不关心,我最关心的是谁承办。因为承办方是实实在在做事的,而主办方很多只是挂个名而已。承办方做事是否有力度、是否专业,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它只是一家商场来承办的话,那意义就不大,又或者它跟专业只是有点沾边的话,那么你可以预估到他的专业水平。
其次,家长要有甄别专业非专业的能力,当然家长可通过多渠道了解,比如说网上查查这家承办机构的资质,或是到他们的驻地实地探访,看这机构之前举办过什么活动,从而可看出他们的能力、背景等信息。如果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办公空间,那很可能是皮包公司。我说的是很可能,当然也不排除那种大机构只是在这临时设的小点。
第三,报名的时候,你可跟工作人员交谈交谈,从而也可看出他们的专业水准等。如果一种赛事未比赛时,已将参赛选手设定为获奖者或代言人,那么这种完全没有规矩的比赛,肯定不专业,或者说纯粹是商业炒作——这孩子都不一定能过海选,怎么知道他就能获奖?这样比赛,可能是可以用钱来买奖的,只有商业,没有专业!
专业赛信息不透明、要求过高
让娱乐版艺术赛事大行其道
核心观点:专业赛事一般很少有个人行为,必须通过官方、学校、机构来推荐,一般人很难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另外,专业赛事对选手的水平要求高,只有10%的人玩得了,90%的人玩不了,但90%的人也想玩,而商业赛事正好填补了空白。
记者: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参加正规比赛,可是,市场上的商业比赛却进行得如火如荼,到底是什么使商业比赛如此繁华呢?
周琼琼:我个人认为,因为专业赛事一般很少有个人行为,必须通过官方、学校、机构来推荐,一般人很难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对于我们三线城市来讲,普通的老百姓想参与,机会是非常少的。所以,很多家长一看到有赛事,即使不正规,也会蜂拥而上。因为家长不了解,一看到主办方名头很多,还挂了各种各样的指导单位,就以为是专业的了。
现阶段我们的国情就是,家长们都指望孩子能有一艺之长,因此培训也好、比赛也好,有需求就有市场。加上目前艺术管理比较不规范,所以就出现了不那么专业的娱乐版赛事大行其道。
刘炜:作为我个人来说,在2014年,我们机构就跟福建省音协办了一场全省的古筝比赛,这是一场专业的赛事。你看我们泉州至少有两三百人的古筝老师。但是,这种专业比赛到了决赛时,大部分人都去不了。专业赛事的水准要求摆在那,按它的要求,只有10%的人玩得了,90%的人玩不了。
所以,还有绝大部分的人,靠各种各样的机构来做比赛。其实,这些家长就为了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他们的初衷也无可厚非。毕竟,孩子学习才艺一段时间了,他们也想让孩子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也想看看孩子在台上的表现,当然,更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正因为家长的这种心理,才会催生各种商业比赛。
张玉翠:最早的时候,我孩子参加一家大商场的达人秀。那时候,我们是组团去,6个孩子去比赛,那场比赛一等奖的奖金是10万元,这6个孩子就拿到这个奖金。当时,比赛没有限年龄,只要有才艺都可以。我们孩子比较萌,可能也有占了这一块的分数。我孩子现在三年级,那时候参加比赛才七岁,上一年级,跳超级玛丽,很萌很可爱。
我记得,我带孩子参加比赛,基本都是舞蹈,偶尔也有走秀,有的比赛是商场举办的,参加这类比赛我是看奖金的。很多家长带孩子去参加,也跟我一样是看奖金的。当然,我也很想让孩子参加专业、正规的比赛,但是,我们不知怎样给孩子报名专业比赛,没有机会给小孩子展示。
艺术赛事良莠不齐
呼吁加强行业监督
核心观点:在才艺赛事这个行业内,应该要有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来规范、主导组织赛事活动,建立一定的行业监督,也呼吁赛事组织者正规办赛,还孩子一个纯净的比赛空间。
记者:对于市场上这些娱乐化的、滥竽充数的艺术赛事,应该要如何去规范呢?
周琼琼:不专业的比赛把评委的身份夸成名家之类的,也是不正规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会舞蹈的都是舞蹈家,所有教钢琴的都是钢琴家,所谓什么“家”,他必须在专业奖项上获得一定成绩才能称之为“家”,什么“家”都是很慎重、很严谨的,“家”不能随便给的。
如果可以引导的话,以后商场的比赛就不要叫赛事,应该叫活动或展示,这样就比较不会混淆家长对专业和非专业赛事的概念,其实99%的家长是不懂得何谓专业赛事,何谓非专业赛事的。
刘炜:我遇到过,有的赛事举办者很不负责任,纯粹就是为了赚取报名费。前两年,有一场赛事,举办者收了孩子300多元,然后,让孩子往台上一站,还不到2分钟,“咔”就叫人家下台,这也太胡扯了。2分钟还不到,孩子能表演什么呢?
所以,我觉得在才艺赛事这个行业内,要建立一定的行业监督,大家要相互监督,发现有不正规的赛事,大家是不是可以向行业协会反映。因为真正要给孩子们的比赛,应该是具备权威性、专业性,能促进孩子的才艺更好地成长。
谢章城:很多民间组织的赛事,也是政府的有力补充,而且这部分补充至少占了四分之三。毕竟,政府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只不过,这赛事的举办者,我们要了解他的初衷是什么,也就是举办赛事要达到什么目的,这很关键。行内也有个别举办者,就利用赛事纯粹的赚钱,就是看到家长的需求,特设可买的奖项,比如说特等奖10万元等。
所以说,你要把挂羊头卖狗肉的举办赛事者和鱼龙混杂的赛事甄别出来。因官方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物力。再者,我认为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规范、主导组织赛事活动,这样在工作中,行业内也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