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5月26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B07版:茶周刊

  1. 版面导航
2016年5月26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70岁老茶人口述历史 30年前,安溪茶这样“走红”

1985年,全国茶叶体制改革

安溪茶价翻番、供不应求

1985年,全国茶叶经营体制改革,实行议购议销和多渠道经营,市场活跃,产销两旺。当时安溪有8个国营茶厂、场,个体、集体加工厂就有上百个。

这一年,陈仲和调任县茶叶公司经理,管理全县茶叶收购、精制和出口工作。回想起那年茶叶市场的繁荣景象,陈仲和仍记忆犹新。

他回忆,茶叶市场开放后,全县茶叶供不应求,毛茶收购平均价格每公斤从4.18元提高到8元,价格翻番。

然而,政策是把双刃剑,茶农得到实惠,随之问题也就来了。茶叶体制改革后,出现争原料、争市场,甚至有不法商人到外县购买廉价绿茶,通过再加工,假冒乌龙茶。

1990年前后监管体制渐成熟

不仅外销扩大,还做深加工

正当陈仲和为如何管控茶叶的质量,维护安溪乌龙茶的品牌声誉而发愁时,1985年6月,一趟长达20天的日本考察令他豁然开朗。

当时,煎茶是日本最常见的茶,产量比较多,从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全面进行质量管控。同时,还从各地的茶园土壤进行抽样检测,根据茶叶生长需要,进行分类指导施肥。

陈仲和反思出:“安溪茶叶要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首先要设置监管机构。”根据外商的反馈,国外对农残有较严格的限制。必须建立一套“农残”综合治理制度,从供销社农资源头加强管控。

1989年7月,安溪县乌龙茶质量检测中心站设立,与省、市相应的检测机构对口挂钩,做到以质求存、以优取胜。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安溪县初步建立起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达到准确防治、降低农残,茶叶质量检测和安全风险控制符合外贸出口的要求,安溪乌龙茶的外销市场不断扩大。

安溪茶叶单产、总产、质量、效益迅速同步增长,给茶农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收益。1984年,每公斤K100特级铁观音28.8元,到1989年提升到每公斤96.4元。铁观音产量从1949年的5吨增加到1990年的1000多吨。

随着国内饮料市场的变化,1985年后,安溪乌龙茶也开始进行深加工,开发新产品,1990年投放市场有速溶乌龙茶、乌龙茶露、铁观音茶酒、人参铁观音、降糖茶等。

本期讲述者:今年70岁的陈仲和,出生于虎邱镇竹园村,1985~1992年曾任安溪茶业管委会主任、县茶业公司经理,管理全县茶业产购销工作。受命于茶叶体制改革时期,他开拓创新,默默耕耘,见证着安溪茶产业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发展与壮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