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5月31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A03版:关注/本地

  1. 版面导航
2016年5月31日
http://www.mnw.cn          闽南网

村民翻建石头房 发现宋元古窑址
出土大量青瓷,进一步印证“南海一号”青瓷产自磁灶
窑址发掘现场,已出土大量瓷片
窑址旁一个微型土地庙,据说早时供奉的是罗明先师
发掘的部分青瓷片,可媲美龙泉窑

N海都记者 陈紫玄 通讯员 李玲玲 文/图

海都讯 “你看这些青瓷片,釉色变化大,从较黄带青色到发暗的青色都有,胎的圆润和釉的厚度都可以媲美龙泉窑,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南海一号’上的青瓷来自磁灶。”昨日下午,在泉州市博物馆标本区,陈建中馆长指着一堆略带“土气”的瓷片向海都记者介绍道。冲去瓷片上的泥土,靓丽的青釉、绿釉、黑釉顿时光彩照人。据悉,这是近年来泉州宋元窑址最大的一次发现,再一次佐证宋元时期泉州瓷器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石头房地基下

发现大量瓷片

昨日下午4时许,在晋江磁灶镇岭畔村,距离磁灶窑址其中一处宋元时期窑址六七十米远的一处“工地”上,人头攒动,几个“工人”正小心翼翼敲打着土层地基,旁边放着一筐筐瓷片。如果不是有人介绍,谁都没想到,4月25日这里发现了一处宋元窑址。

岭畔村村主任吴吉祥身兼晋江市博物馆文保人员之职,他告诉海都记者,4月25日,村民在此翻建一栋石头房时,意外发现地基下有不少瓷片,第一时间向他汇报。磁灶窑址2006年成为国保单位,虽然发现地在保护范围外,但也可能是一处新的古窑址。经过初步判断后,吴吉祥马上让房主停止作业,并将情况逐级汇报至泉州市文广新局和省文物局。上周五,经泉州市文广新局委托,泉州考古队正式对现场进行发掘。

窑址或始自北宋

青瓷媲美龙泉窑

昨日海都记者到现场时,窑址已发掘3.5×3.2平方米,发现大量珍贵瓷片。

“现在主要发掘清理的是扰乱层(注:扰乱层往往是指耕土层之下的经后代活动形成的堆积层,有时也指包含有不同时代文化遗物的堆积层),底下的堆积层还在进一步发掘中,窑炉年代和规模都要等发掘完成才能确认。”陈建中告诉海都记者,目前发现的标本涵盖从宋到清的瓷器特征,其中有的标本具有北宋瓷器的较大圈足特征,“重要标本有宋元时期的黑釉剔花双耳瓶、双耳罐、绿釉军持等,其中绿釉剔花瓷器当年主要出口伊斯兰国家。”

在本次发现中,令人最感兴奋的是大量青瓷的出土,“胎的圆润和釉的厚度都可以媲美龙泉窑,如果不是在这里发现,这些标本很容易就被认为是龙泉窑烧造。”陈建中介绍,“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南海一号’上的青瓷来自泉州磁灶窑。”

窑址将置换保护

引入陶瓷文创园

对于窑址的进一步保护,岭畔村村主任吴吉祥表示,除了窑址的保护发掘,接下来将动员村民,对窑址和附近房屋进行保护性置换,采用修旧如旧原则,引入陶吧等创意产业项目,目前正请台湾团队规划在此建设陶瓷文创园。

“附近的那一处宋元窑址,原本可以烧造200多斤的大缸,古时候这里的人烧瓷器前要先拜罗明先师(现在小庙还在,改拜土地公)。”吴吉祥表示,如果文创园建成,这些都可能得到恢复,磁灶古窑址也将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磁灶窑中的宋元窑址主要集中在我们这的蜘蛛山、土尾庵、童子山环抱的这片区域,像这次发现的窑址就在蜘蛛山,附近土尾庵还有大量堆积层已立项,正着手规划保护。”吴吉祥表示,岭畔村范围内可能还有大量窑址等待发掘,“这将大大延伸磁灶窑址的内涵。”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