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宋晖
“高考季”就要到来,而状元的诞生也将让这一季到达最后的“欢腾”。海都“书香”版的专栏“状元去哪儿”推出也有一阵子了,今天的“寻找福建旧时光”,我们再邀原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老师说说福建历代状元的那些事:福建第一位状元是谁?福建哪里的考生最会考?福建状元们又有什么共同特性?
状元如何产生?
以下文章中涉及科举考试的一些名词,得先来做个普及,状元和榜眼、探花大家大致懂得个意思,但状元如何产生,则未必了然。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到唐代,科举制度更趋完善。进士之所以显贵,因为从此步入仕途。
科举考试一般分三级,解试(又称乡贡),及第(合格)者为举子(举人),头名叫解元;中得举人,便可以进京应试了,尚书省礼部主持的考试称为“省试”,合格者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会元”);最后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并钦定名次。
皇帝钦定的名次分三甲:前三名都称一甲,为“进士及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因举人应试前须先向礼部报名,投递家状(即履历表),因此状元也称“状头”。状元之称一说始于武则天。
如此看来,前三名都是一甲而非“三甲”,“三甲”是殿试中榜进士中的末等即三等。以清光绪癸卯科为例,共录取进士360人: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74人。
谁是福建第一位状元?
多年来,做地方志研究的卢美松搜集了正史和地方志记载的福建状元情况,统计出福建文状元到了清代光绪吴鲁,共46位,平均年龄33岁,最年轻的18岁。那么福建第一位状元是谁?
卢老师称,这个问题,目前仍然存疑,一说是莆田人徐寅,一说是泉州晋江人徐晦(也有说是莆田人),而按照有依据的考证(《太平广记》《泉州府志》《清源文献》等)则是泉州晋江人陈逖。“晚唐属战乱时期,所以保留下来的资料极有限,因此谁是福建第一个状元也就无从细考。大家各有说法。”
而科举考试较为复杂,有的说莆田的状元竟有21人,卢老师称,科举除了有“正(制)科”还有“恩科”(注:恩科始于宋,明、清沿用此制。就是逢朝廷庆典,比如皇帝生子、皇后生日等,为彰显对考生的恩泽,特别开科考试),此外还有“特科”(注:进士未考中的考生再召集起来,重新考试,也产生状元)以及各类单科。所以状元也就“名目繁多”,而他选入《福建历代状元》的则是“正科”及“恩科”的状元。
唐朝的科举一年一考,每年中进士的也只有十几二十人;而到了宋,则大大“扩招”了,改为三年一考,进京赶考的举人少则两三百人,最多的五百多人,为了防止舞弊,考生的卷子要叫人重新誊抄一遍(以防考官认出笔迹或在试卷中做记号)。
福州状元最多,莆田人最能考
《福建历代状元》一书列举了46名文状元,其中福州籍有16人,莆田、泉州居次,分别都有9人,南平地区有6人,三明地区有3人,龙岩、宁德、漳州各一人。
福州一直都是闽地省会城市,福州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口数量也多,状元多出福州并不足为奇,而若论地域面积和人口比例,则莆田的考生最能考试。
从隋朝至清朝末年的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其中福建省占4个,莆田就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历代莆籍进士多达2400多人)。另外,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
南宋绍兴八年(1138)戊午科省试,进士总数293人,兴化举人16人榜上有名。其中,黄公度为进士第一,陈俊卿为第二。
地处偏僻的福建兴化军(今莆田市)竟然魁、亚联登,轰动京城。由于宋高宗没有举行殿试,省试第一的黄公度被赐为状元及第,陈俊卿为榜眼。
发榜后,高宗亲临祝贺,对兴化人才辈出很感兴趣,就问状元和榜眼:“卿土何奇?”黄公度答道:“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陈俊卿对未举行殿试深感遗憾,想趁此机会胜过黄公度,就说:“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高宗听罢连连点头称赞,说道:“公度不如俊卿,陈俊卿应是状元。”陈俊卿此联流传千古。
莆仙地区另一个科甲盛期出现在明代,并且从政者重臣高官迭出,莆仙人列入《明史》人物传的有43人,四品以上官员多达300余人。对此盛事,清乾隆皇帝在《福建通志》评论兴化时说:“科甲冠八闽”,“诗书礼乐为八闽之甲,莆之科目,肇于唐,盛于宋,尤盛于明,每科与试者,视闽居半”。
而同一年高中文武状元的也出现在莆田,北宋熙宁九年(1076),莆田的徐铎和薛奕分别高中文武状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特作诗以赐,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福建状元有啥特点?
陈俊卿所言,道出福建状元们的共同特点:家贫、务实。科举考试成为了贫家子弟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
到唐闽地在文化上后来居上,宋则全面超过了中原,卢美松说,“福建的状元们都有超人的悟性,加上勤奋好学。其次,绝大多数人务实、秉性耿直,不趋炎附势。儒家传统教育在他们心中扎根很深。”
莆田状元陈文龙则是典型例子,元军逼近福州,端宗南走泉州,陈文龙死守兴化,“毁家纾国”,尽散家财,募集训练兵士。为了鼓舞士气,他巡城,还命士兵扛“身为宋臣”、“死为宋鬼”大旗为前导,手下纷纷誓与莆田共存亡,但大势已去,最后内部叛变。文武全才的陈文龙的忠烈与状元宰相文天祥齐名。
卢美松介绍说,不仅陈文龙如此,许多状元都在州县以下做官,但他们也都在履行儒家思想对他们的教育,社稷为重,民为根本。一到基层,就兴修水利、兴办教育、赈济灾荒。
福州第一位状元
相比“福建状元之争”,福州状元第一人则没有什么疑义——北宋时的福州人许将(1045—1113)。中状元时(1063)许将才18岁。许将文武双全,廉洁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之后成为王安石变法团队中的重要人物,宋名臣李纲曾提起许将,景仰之情溢于言表:“文定许公,当仁庙嘉祐中廷对,为天下第一。历事五朝,逾四十载,入位丞弼,出拥节旄,其勋业、行义、经术、文章皆兼备之,为当世之所瞻仰。”
后人为了纪念许将,将他居住的地方命名为状元境。这里成为了当时极其繁华的货物流通之处与交通要道。
福州那些与状元有关的古迹
除了为纪念福州第一状元许将的状元境,福州至今还有许多当年状元们留下的痕迹:
尚书庙 福州曾经有好几座奉祀陈文龙的庙宇,都称为“尚书庙”,尊陈文龙为“水部尚书”、“镇海王”。因陈文龙被敕封为“水部尚书”,所以,福州人通称这些庙宇为“尚书庙”。陈文龙也被民众称为“尚书公”。状元陈文龙进入了福建民间信仰的神祇行列,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现象。严复晚年曾倡议重修阳岐“尚书祖庙”。
乌山“第一山” 乌山脚下有个石刻“第一山”,据清代的郭柏苍《乌石山志》考证,唐时为道山黄氏世居之。南宋绍定二年(1229)状元黄朴即生长在这里,后人称此地为“黄状元朴宅”。相传他中状元那一年的元旦,其家相对屋上瓦狮坠地,群狗大吠,应验了福州民谣“狮儿走,狗儿吼,状元在门首”,传为佳话。此后几经转手,到了清光绪年间,山房为福州严家所有,严家有女无子,邓拓父亲、清末举人邓仪中入赘严家,在此成家立业,继承产权。而邓拓便出生在左厢房。
于山鳌顶峰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在福州城内拱星坊为陈诚之立状元坊,并改唐之九仙坊为登瀛坊,一曰鳌峰坊,九仙山顶有鳌顶峰,因陈诚之读书于此,俗称状元峰。
状元岭古道 这是福州四条省际古道之一福温古道的遗存,起于象峰村,止于宦溪镇,全长3.6公里。修建于宋嘉祐三年(1058)。古道取名“状元岭”,顾名思义,不是状元曾经此道,是福州民间希望翻过此岭高中状元。作为古代闽都子弟进京赶考的必经之路,即将或渴望成为状元的莘莘学子从这条古道上踏过,又有谁不指望开个好兆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