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年6月5日
  2. 3上一期  下一期4
  3. 按日期查找
第C02版:教育周刊

  1. 版面导航
2012年6月5日
2014年福建允许“异地高考”,泉州是否准备好了?上周市教育局郑文伟局长接受专访时表示——
“留住学生 就是留住家长”
泉州多项举措确保来泉务工人员子女“有书读,读好书”

本报讯 从2014年起,凡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福建籍考生,可在福建就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允许参加本科、专科层次录取,并与福建籍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消息一出,立刻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一利好消息,对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着农民工子女25.99万的泉州来说,的确非同小可,那么福建试水异地高考,泉州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应对措施?上周五下午,泉州市教育局郑文伟局长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异地高考留住了学生,其实就是留住了家长,泉州将实行多项举措确保来泉务工人员子女“有书读,读好书”。

“留住学生,就是留住家长”近26万来泉务工子女升学问题将获解决

“留住学生,就是留住家长。”郑局长表示,2014年起,凡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可在福建就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允许参加本科、专科层次录取,并与福建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泉州市是全省外来学生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根据我们的统计,2011年秋季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来泉务工人员子女达25.99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3%左右。”郑局长表示,以往外省籍学生需回户籍地报名参加高考的政策限制和教材一纲多本的情况,绝大多数外来学生不得不在初中二、三年就转学回老家学习,在陌生的故乡环境中成为留守学生。孩子高中不能在“第二故乡”学习并参加高考,给来泉务工人员带来了困惑,也给企业稳定劳动力带来了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异地高考的实施,则省去了学生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离开父母的许多不便和烦扰,也为他们父母的安心工作创造了条件。

其实,早在2011年开始,福建就已实行省内异地市参加高考的政策,试图撬动“异地高考”这块坚冰,但当时还叫“异地市借考”。今年,对于这届高考生进行高考报名,规定需要跨地市参加高考的本省考生,可直接在异地报名申请、异地参加高考,报考手续已更加方便快捷。

“不让一名在泉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 泉州外来学生97%以上读公办学校

“不让一名在泉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郑局长表示,对来泉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泉州市委、市政府一向高度重视。从2004年起泉州就出台了做好来泉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随迁子女入学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并以公办学校为主。

“目前,外来学生有97%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为保障外来学生及时入学,各级政府相当于建设了480所500人办学规模的中小学。”郑局长表示,外来学生在泉州享有平等教育权利、教育机会,从2008年春季开始,在农村的外来学生基本不要交钱就可以上学,在城市只要交几十元就可上学,外来学生收费实现“零投诉”。泉州解决来泉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并获得国家专项奖励资金2亿元。

泉州市教育局的宗旨,不仅要让外来工子女“有书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读好书”,健康成才。针对外来工子女在原籍所在地接受的教育水平不一的情况,要求学校、教师根据外来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实行启发式分层教学,让外来工子女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第二故乡”的土地上实现成才梦想。

郑局长指出,在一些地方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泉州因为善待外来工,较好地解决了来泉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实现了劳动队伍的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试水异地高考,凸显教育公平” 为政策有效实施泉州做好两手准备

异地高考政策推行后,今后在泉州的非福建户籍考生可以依据“便利性原则”和“门槛高低原则”来选择在泉州还是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这是凸显教育公平,实现高考制度开放性和弹性的有益尝试。同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泉州整体的教育质量,吸引更多外来务工人员来泉工作,促进泉州经济社会建设。

“相比之下,我们福建省的新规应该算得上一步到位,全部放开,也就是说除了必须在福建省内高中有3年完整的学习经历外,其他都不设置任何门槛了。”郑局长说,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外来工子女与福建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这点也是相当吸引人的。

2014年起可进行异地高考,这意味着从今年秋季开始泉州初中、高一生源将有可能会增加许多,而对此泉州教育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呢?对此,郑局长说,从2008年开始,泉州本地初中生源逐年下降,而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如果外来工子女增加的话,可以实现“一增一减”的平衡。泉州将及时对外来的初中、高中生源进行摸底跟踪调查,确保所有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