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
2013年11月12日下午3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闭幕会。当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宣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蓝图,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在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实践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勾勒出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习近平瞻仰小平铜像
亲任文件起草组组长
2012年12月8日上午,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习近平第一次到外地调研,就来到广东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习近平坚定地表示,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2013年4月,新一届国家机构换届选举刚刚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时批准成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彰显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
4月20日,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解放军和各人民团体发出通知,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到一个月时间,118份意见和建议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北京。
6大课题直指改革关键
习近平提“三个检验”
广东、河北、甘肃、海南、天津、四川、湖北、辽宁、湖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调研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调查研究的6个重大问题,直指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从4月24日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整整200个日夜。60多位文件起草组成员对《决定》稿框架反复进行集中讨论研究。
习近平明确要求,《决定》稿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改革举措要慎重,但不能什么都不敢干,没有风险的改革是不存在的。
按照习近平“不‘十全大补’、不面面俱到”的要求,文件起草组对《决定》稿反复修改,坚持“三不写”:一般性的举措不写;重复性的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的举措不写。
收到意见建议2564条
会场内外仍反复修改
9月4日,《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中央党政军机关和地方100多个单位,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到一个月,文件起草组共收到总计2564条意见和建议。
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超过40%;增写、改写、文字精简等修改共539处;覆盖114个单位,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1120多条意见和建议。
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了《决定》稿在党内外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
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出席全会的204名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对《决定》讨论稿进行了充分讨论。会场外,整理意见工作同步进行——文件起草组召开全体会议,对全会各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对《决定》稿作出修改。
12日下午3时,几上几下、反复修改的《决定(草案)》,获得全会一致通过。